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臺中分署:回首頁

:::

購物頻道產品糾紛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11-10-24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3797
購物頻道產品糾紛 案例概述   鄭小姐於85年4月初,在第四台購物頻道看到某電視購物頻道推銷可預知婦女排卵期的「葵花寶典」廣告,便向該公司門市訂購,該公司於4月3日派外務員將貨品送達鄭小姐家中,並收取2800元價款。鄭小姐在拿到產品後,發現該商品為一數位式小型電腦,操作過程複雜,因無法順利操作,於是在第2天上午將商品送還發貨門市,同時要求業者退還貨款。但業者希望保留原付貨款,要求鄭小組選購其他商品,鄭小姐認為並不需要購買其他商品,仍堅持退還現金,但不被業者接受。鄭小姐乃向消基會投訴。   消基會在接獲鄭小姐投訴後,即與業者聯繫,並要求業者依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規定,全數退還鄭小姐所付價款2800元。業者雖表示有誠意解決問題,但亦行文要求基於「公道性考量」,請鄭小姐支付200元送貨費用,消基會接獲業者所提處理方式後,認為與消保法規定不符,惟並未將處理情形告知鄭小姐,逕轉請消費者服務中心提供協助。 處理方法與經過   消費者服務中心接獲消基會函轉之申訴案後,立即與消基會聯繫了解未結案原因,並將業者所提退貨處理方式告知鄭小姐,並在獲鄭小姐同意後,與業者聯繫,業者表示將交待門市人員,只要鄭小姐前去取款,隨時會退還2600元。 處理結果   鄭小姐原不願親自前去取款,經本中心多次協商,才前去領款,本案至此圓滿解決。 建議 (一) 雖消保法第19條明文規定:「郵購或訪問買賣之消費者,對所收受之商品不願買受時,得於收受商品後7日內,退回商品或以書面通知企業經營者解除買賣契約 ,無須說明理由及負擔任何費用或價款。」但處理消費爭議之原則,在化解雙方爭議。故本中心認為,法條雖有規定,亦應權衡實際狀況,彈性處理。   (二) 即使消保法中訂有7日內可退貨之救濟規定,但消費者在訂購商品之前,亦應確實了解商品的功能及實用性,以免發生退貨的爭議及困擾。 (請參見行政院消費者保護委員會網站)
回頁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