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
法務部行政執行署臺中分署:回首頁

:::

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

  • 發布日期:
  • 最後更新日期:111-10-24
  • 資料點閱次數:2039
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 偶然聽到某位名人說了句話:「人生沒有用不到的經歷!」一語勾起我很多回憶。每個人的經歷都可能是未來事業發展的基石,若從近處來看,有些經驗可以使人工作更順利,也可教人逢凶化吉。   想起多年前曾和幾位友人赴國外參加地質考察,一行6人擠1輛小巴士,興奮地闖入沙漠中,觸目皆是荒涼景象,緊緊吸引了大夥的注意力,紛紛拿出相機拚命拍照。但過了幾個小時後,由於一路見不到人煙,空氣悶熱加上地面顛簸,有人開始不耐煩了。突然汽車抖動幾下,竟戛然熄火,起初我們的司機先生自恃有20多年的經驗,一點也不為意,重新發動引擎又走,走了幾步又停,就這樣走走停停,耗了將近兩小時,最後再也發動不了,離最近公路還有幾十公里呢!   太陽下山了,估算得在荒地過夜了。盡職的司機先生還不罷手,來回檢查汽車燃料、油路、電路、空濾器、點火白金和火星塞,但仍然查不出毛病。最後,司機捨棄慣常的檢查方式,由高壓點火線檢查起,赫然發現分電盤中積滿沙土,阻礙電流的傳導,以致無法發動引擎,這只有在塵土揚囂的沙漠中才可能發生。找出問題的癥結,立刻清理分電盤中的砂土,沒多久我們又上路了,順利擺脫這場噩夢,留下畢生難忘的回憶。我想,下次再到荒漠,遇到同樣的問題,那我就是專家了。   直到現在,每回駕車出遠門或到山區,我已習慣事先檢查車況,並準備簡便工具,以確保行車順利。我也常運用自己體會的心得,協助路邊拋錨車脫困。所謂「江湖一點訣,識破無半角」,只要平時多費心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,掌握訣竅,臨事才能迎刃而解。   面對複雜多變的社會,公司機關非常重視危機處理的訓練。很多緊急事故發生,常是人為疏忽與處置不當所引起的,遇到緊急狀況,若能在最短時效內採取正當的處置,應可以避免很多事故發生。     記得有一次和友人上火鍋店餐敘時,鄰桌瓦斯爐接頭竟然鬆脫,瓦斯管噴著火快速甩動,桌子已經著火了,桌上擺滿油酒之類的易燃物。該桌客人直覺反應只有尖叫逃開,引起其他人恐慌閃避,還有很多人怔住不知所措。卻見某位仁兄不慌不忙走近,一手抓住瓦斯管,另一手關了瓦斯,先截斷火源,再用桌巾拍熄火苗,輕易地化解即將發生的災難,根本不需要也來不及使用滅火器,或等待消防車灌救。心想若再遲疑5分鐘,此地將陷入火海無疑。   他的勇氣一直印記在我心頭,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英雄,遇緊急沉著鎮定,在第一時間迅速解除危機,阻止災難發生。   不限於自己親身的經歷,他人的經驗也可以作為借鏡,或警惕我們不要重蹈覆轍。例如,公元1989年發生在阿拉加斯威廉王子灣的油輪觸礁,是美國水域有史以來最大的原油外洩事件。事發時,原油污染覆蓋1,600公里長的海岸線,至少死亡65萬隻海鳥,6,000隻海獺,23頭鯨,還有很多生物死後沉入海底難計其數。追究事故發生原因,除了船公司捨不得花錢將油輪加裝成更安全的雙層船殼之外,最關鍵的問題是船公司竟然僱用有酗酒前科的船長來指揮。「酒醉駕船」觸礁的結果,使艾克森公司賠償將近85億美元的金額。   這起慘痛教訓促使美國立法嚴格監管船體安全,也提醒船公司謹慎用人。由此可知,公司的管理制度和人員敬業精神,可能遠比人員專業能力來的重要。再引伸到家庭教育,不要僅關心孩子的身體發育與才藝,而忽略了心靈和人格的成長。   人是一種習慣的動物,常執著於原來的認知而很難接受新的觀念,也因此難以突破障礙。想把應變能力變為習慣,唯有不斷地接受考驗,從不同面向去思考問題。每當大災難發生,例如日本關東大地震和臺灣921大地震,各國積極派遣救難隊,攜帶最精良的設備參與救援。除了發揮人道精神之外,更重要是從中可以學習救難經驗與磨練應變能力,作為應付其國內未來災難的準備。   朋友們,當工作或生活遭遇困難時,不必退縮逃避,無妨以學習的態度去面對,經驗使您更成熟,對自己更有信心。
回頁首